4月1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刘思亮在图书信息楼九楼多功能厅面向交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山海经》的奇幻世界”的讲座。本次讲座旨在通过树立各个时期针对《山海经》的研究情况,揭示其在内容传播、演化以及社会影响方向的深层内核。
讲座伊始,刘思亮指出这部充满奇珍怪兽、殊方异人的古籍,自古以来便争议不断,有人视其为占书,有人认为是地理书,鲁迅称其为 “神话之渊薮”,司马迁则谓其“百家不雅驯之言”。虽然《山海经》性质不明,作者、创作时代等均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书中记载的山川、河流、物产、精怪、异人等诸多内容包罗万象。
通过书中丰富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相柳传说等,刘思亮带领听众重回历史源头,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传说的真相,也引导师生们在先秦时期的“龙文化”中发掘龙在器物装饰上的多样造型与演变,一窥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风貌。
这场讲座,不仅让听众对《山海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山海经》这样的古籍,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华夏神秘之源的大门,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周瑞杰 摄像: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