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城市科学系列”及“江南文化系列”重要著作捐赠仪式在交大闵行校区图书馆“思源阁”举行。

1601458529605056393.jpg

上海交大城研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向“思源阁”捐赠了本人及城研院团队成员近年来的新著。图书馆馆长李新碗、党委书记董玉山代表图书馆接收了此次捐赠,并为城研院颁发了捐赠证书。李新碗馆长为捐赠仪式致辞指出,2016年城研院曾向图书馆捐赠城市科学研究系列丛书24种,交大图书馆“思源阁”为此设立了专门展区,此次捐赠将有力扩充“思源阁”的藏书量,进一步展示交大人文科学研究的思想理论深度和社会影响力。

1601458567033065555.jpg

1601458593965087093.jpg

刘士林教授表示,本次捐赠的图书均为城研院近年来公开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社会影响的系列重要著作。这些著作自出版以来,持续受到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引用,已成为中国人文城市理论研究、江南文化研究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代表和重要的信息索引源,并对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城市建设、文化传承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1601458639770002465.jpg

随后,刘士林教授和董玉山书记一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学术著作特展揭幕。此次书展中展出了城研院两次向思源阁捐赠的所有图书,共56种。

同时,在“思源阁”交大文库特色服务的“交圕·师说”名师讲座环节,刘士林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走进江南文化的庭院深处》的讲座,他指出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摆脱疲劳、休养生息的人文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把江南文化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就是真正在捍卫人的人性,有助于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601458673839012669.jpg

据悉,此次捐赠的系列著作包括:城市科学系列,即《都市美学》(刘士林等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廊道叙事》(刘士林等著)、《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7》(刘士林主编)、《中国都市化及文化审美问题研究》(刘士林著)、《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8》(刘士林主编)、《城市中国之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研究》(刘士林著)、《我国区域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政策研究(1982-2012)》(王晓静著)、《二分尘土:江南人文空间的城镇与村落》(王晓静著)、《新中国城市化政策演化进程与评价研究》(1949-2014)(张书成著),以及江南文化系列,主要包括《诗性智慧丛书》3种(刘士林主编)、《释江南》丛书5种(俞惠煜主编、刘士林副主编)、《中国风·江南文化丛书》10种(刘士林、洛秦主编)、《江南文化读本》(刘士林等著)、《江南文化精神》(刘士林主编)、《江南文化理论》(刘士林、苏晓静、王晓静等著)、《江南文化资源研究》(刘士林主编)、《江南诗性文化》(刘士林著)等共32种。

作者:城市科学研究院、吴天

摄影: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