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学术论坛在包玉刚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17家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和专家受邀莅临参会,共谋发展。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和研讨交流两个阶段,重点围绕“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聚焦数据与智慧服务,管理与未来馆员等主题进行高峰研讨。

1617959292085034208.png

第一部分主题报告在包玉刚图书馆515报告厅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主持。报告伊始,李新碗致开场词,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李新碗结合“十四五”规划,邀请各位专家一起探寻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真正的智能化服务应该是什么样?第二、如何注意服务的深度,注重系统的输入输出?第三、怎样进行服务生态的改变,注重交互性和自主性,使图书馆服务更加智慧化?

1617959320892099168.png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做开场主题报告,以“斯文在兹,道隐无名”为主题,对未来图书馆现代化征程的指导方针进行精彩诠释。陈建龙提出在图书馆的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点会随着需求的不同而改变,图书馆由“馆舍型”到“资源型”到“服务型”转变。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进程已经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图书馆应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原有流程规则进行优化,从服务倒推,审视资源建设、资源服务,馆舍修缮,三型并行,最终实现服务至上的智慧型图书馆。此外,陈建龙还结合北大图书馆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策略,强调未来图书馆应该确保书香迢递,勇担文化育人的责任,具备固本培元,多元融合,场景感悟的功能,坚持价值引领,以馆员为先,潜心创造,协同创新,开辟创新助人的新天地。

1617959360778051791.png


接下来,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做主题报告,他结合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实践,表示建立一个智慧图书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思和从学者和馆长的双重视野,认为应该适应技术发展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加大学术价值高的数据库建设,为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撑。同时,还应加强信息管理的建设,其中信息评估和情报信息对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很重要。希望图书馆加强体系建设,注重馆员培养,成为学校智慧的中心。

1617959381727093521.png

第二部分研讨交流在包玉刚图书馆517室举行,由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志主持,引导大家就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进一步发言讨论。

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研讨,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欣围绕智慧图书馆发展进行发言,以“图书”、“楼宇”、“信息流管理”“新媒体平台”四个主题展开叙述。苏州图书馆馆长曹俊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图书馆的3个发展目标:1、引领高品质生活;2、融入智慧城市;3、成就未来梦想。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梁峥主要对本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概述,认为未来图书馆要适合于现代休闲阅读,拓展资源手段,打造随时随地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天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晓燕提出未来智慧型图书馆需要系统的统一、数据资源的完善以及服务管理的整合。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原馆长任树怀认为每一所高校的智慧型图书馆场景感悟和空间理解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把空间、资源和人的智慧联动起来。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以智慧博物馆为例,探讨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表示智慧服务应该包含创新学习体验,保障优质资源,赋能学科发展,拓展协作机制,引领文化传承这五个点。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衣立新对未来图书馆馆员提出要求,倡导专业人做专业事,并提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建设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贾铁飞提出要避免图书馆边缘化,转型为智慧型图书馆需要注重“开放”、“拓展”、“管理优化”、“新馆员成长”。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罗秀云认为智慧型图书馆的工作应融合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康健认为要建立一个成熟的馆员培养体系,助力学科建设得更好。

最后李新碗进行了总结发言,对两位馆长的分享表示感谢,并指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只是技术,更是各学科汇聚到一起的成果。本次论坛致力于打造未来智慧型图书馆,各业界人士的深入交流讨论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对图书馆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图书馆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发力点,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时代下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图书馆界需要群策群力,不断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加速创新升级,奋力谱写新篇章。

 

作者:宋燕妮、方雪

摄影:严宏、方雪、宋燕妮

2021年4月8日